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分离焦虑

李侃 精神科 主任医师

江西省精神病医院 三甲

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的过度焦虑情绪,常见于儿童和部分成人,可能表现为哭闹、烦躁或躯体不适等症状,通常与成长阶段、环境变化或心理因素有关。

1、类型

分离焦虑可分为儿童期和成人期两种类型。儿童分离焦虑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属于正常发育阶段的现象,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缓解。成人分离焦虑则可能与早期依恋创伤或人际关系障碍相关,常表现为对伴侣或子女离开的持续性担忧。

2、症状表现

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上的过度紧张、害怕独处,行为方面可能出现拒绝上学、过度联络等表现。躯体症状常见头痛、腹痛、恶心等生理反应,严重时可能出现失眠或食欲减退。

3、诱发因素

主要诱因包括生活环境改变(如入学、搬家)、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或过度保护式教养方式。具有敏感、内向性格特质的个体更容易出现持续性的分离焦虑反应。

当发现分离焦虑已影响正常生活或社会功能时,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评估。家长可通过渐进式分离训练帮助儿童适应,成人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过度担忧模式,家庭支持系统对缓解焦虑具有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