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皮肤黏膜接触传播,可能导致皮肤疣、生殖器疣甚至宫颈癌等病变。其核心内容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1、病因
人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目前已发现200多种亚型。低危型HPV(如6、11型)主要引起皮肤或黏膜的良性增生,高危型HPV(如16、18型)与宫颈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相关。病毒通过接触感染部位的微小破损侵入上皮细胞,整合宿主DNA后持续感染。
2、症状
皮肤型HPV感染表现为寻常疣、扁平疣等角质增生性皮损;生殖器感染可形成菜花状赘生物,伴瘙痒或出血。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早期通常无症状,进展至癌前病变阶段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等表现。
3、诊断
临床结合醋酸白试验、阴道镜检进行初步判断,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宫颈癌筛查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高危型阳性者需进一步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
4、治疗
皮肤疣可采用冷冻、激光等物理治疗;生殖器疣可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或手术切除。针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行宫颈锥切术。目前尚无特效抗HPV药物,临床主要应用干扰素、保妇康栓等调节局部免疫。
5、预防
接种HPV疫苗是核心预防手段,二价疫苗预防16/18型,四价增加6/11型,九价疫苗覆盖7种高危型。建议9-45岁女性按程序接种,性生活开始前接种效果最佳。同时需保持单一性伴侣、规范使用避孕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该病毒感染具有潜伏期长、易复发等特点,建议感染者每6-12个月复查HPV和TCT。出现异常阴道分泌物或接触性出血应及时就诊,妊娠期发现生殖器疣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处理,避免经产道感染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