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慢性肾病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慢性肾病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的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疾病,主要涉及肾功能逐渐丧失。其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小球肾炎等,临床表现为水肿、尿量异常及代谢紊乱,需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

1、定义

慢性肾病以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肾脏损伤标志物异常为特征,病程超过3个月。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其病理改变包括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2、常见病因

糖尿病肾病占病因首位,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造成肾脏缺血。其他病因包括IgA肾病、多囊肾、狼疮性肾炎等遗传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3、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泡沫尿,随着肾功能下降出现贫血、皮肤瘙痒。晚期可能出现少尿、呼吸困难等尿毒症症状。部分患者伴随高血压、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4、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测发现蛋白尿或血尿,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eGFR)小于60ml/min/1.73m²持续3个月可确诊。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萎缩或结构异常。

5、治疗措施

控制血糖血压是基础治疗,ACEI类药物如贝那普利可降低尿蛋白。终末期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符合条件的可考虑肾移植。同时需纠正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建议患者每3-6个月监测肾功能指标,限制每日蛋白摄入量0.6-0.8g/kg。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药物。出现严重水肿或尿量骤减时,应及时至肾内科就诊评估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