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疲劳乏力、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伤口难愈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以及定期监测。具体需结合患者血糖水平及并发症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1、多饮多尿
血糖浓度过高会导致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大量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并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引发频繁排尿和口渴反应。患者每日饮水量可能超过3升,夜尿次数明显增加。
2、疲劳乏力
由于胰岛素缺乏或抵抗,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供能,机体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获取能量,代谢产物堆积易引发倦怠感。约60%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疲乏,尤其在餐后2小时明显。
3、视力模糊
高血糖会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屈光不正。当血糖波动超过5.6mmol/L时,约35%患者会出现暂时性视物模糊,血糖稳定后2-4周可逐渐恢复。
4、皮肤瘙痒
血糖升高导致皮肤神经末梢功能异常和局部微循环障碍,常见于四肢末端和会阴部。研究显示血糖每升高1mmol/L,皮肤瘙痒发生率增加12%。
5、伤口难愈
高血糖环境抑制白细胞吞噬功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糖尿病患者足部伤口愈合时间比健康人群延长2-3倍,感染风险增加5倍。
6、饮食控制
建议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在130-200克,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蛋白质摄入按0.8-1.2g/kg体重计算,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总热量20-30%。
7、运动疗法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不少于150分钟,运动时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70%。阻抗训练每周2次,注意运动前后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8、药物治疗
常用口服药包括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促胰岛素分泌)、阿卡波糖(延缓碳水吸收)。联合用药时需注意不同药物作用机制和服药时间。
9、胰岛素治疗
适用于胰岛功能衰竭患者,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餐时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需在进食前注射。根据空腹和餐后血糖值调整剂量,每次增减幅度不超过10%。
10、定期监测
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4.4-7.0mmol/L,餐后小于10.0mmol/L。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和神经传导速度测试。
建议患者建立规范的血糖监测记录,包括用药时间、饮食内容和运动强度。出现持续口渴、体重骤降或意识改变时,应立即检测血糖并就医。治疗方案调整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停用或更换降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