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尿胆原是怎么回事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尿胆原异常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肝炎、溶血性贫血、胆道梗阻等疾病有关。当尿液中尿胆原水平升高或降低时,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明确具体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饮水过少、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憋尿可能导致尿液浓缩,尿胆原浓度相对升高。这种情况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适当补充水分、规律排尿后即可恢复正常。

2、肝炎

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会降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导致尿胆原生成增多并从尿液中排出。患者可能伴随皮肤黄染、乏力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护肝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茵栀黄颗粒等药物进行保肝退黄治疗。

3、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会使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导致尿胆原显著升高。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发热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塞米松片、环孢素软胶囊、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控制溶血并纠正贫血。

4、胆道梗阻

胆结石或肿瘤压迫胆管时,胆红素无法排入肠道,尿胆原可能明显减少。此类患者常伴有皮肤瘙痒、陶土色大便,可通过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进行手术解除梗阻。

尿胆原是胆红素代谢的产物,其数值变化需结合血液胆红素、肝功能等检查综合判断。若尿检发现尿胆原异常且伴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肝病科或血液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使用退黄药物掩盖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