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推拿能缓解哪些症状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中医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疗法,通常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疼痛以及改善气血运行等功效和作用。其通过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能够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帮助改善多种不适症状。

1、舒筋活络

中医推拿通过揉捏、按压等手法作用于肌肉和筋膜,可松解局部肌肉紧张,缓解因劳损或外伤引起的筋骨僵硬、活动受限等问题。例如,针对肩颈部位的手法操作能有效改善肩周炎引起的关节活动障碍。

2、行气活血

推拿手法对穴位的持续刺激能促进气血运行,适用于气滞血瘀导致的肢体麻木、局部肿胀等症状。临床常用于改善下肢循环障碍引发的酸胀感,通过加速局部代谢帮助消除水肿。

3、调整脏腑功能

特定穴位推拿可调节内脏功能,如顺时针摩腹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背部膀胱经推拿有助于调节心肺功能。这种整体调节作用对内脏功能紊乱有辅助改善效果。

4、缓解疼痛

针对急慢性疼痛症状,推拿可通过神经反射和内啡肽释放机制减轻痛感。临床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的行走疼痛等,但急性外伤期需谨慎使用。

5、改善气血运行

通过循经推拿能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分布。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或气血瘀滞导致的月经不调,配合特定手法可起到辅助调理作用。如三阴交穴推拿有助于改善女性经期不适。

进行中医推拿治疗时,建议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医师操作。推拿前应明确诊断,排除骨折、结核、肿瘤等禁忌证。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感应及时告知操作者,治疗后注意保暖并适当休息,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