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是消化道末端的开口部位,位于人体会阴区,主要承担排泄粪便和控制排便的功能。其结构由内外括约肌、黏膜层及丰富的血管神经组成,是消化系统与外界相通的最后一道屏障。
从解剖结构来看,肛门由肛管和肛周皮肤构成,内括约肌属于平滑肌层,不受意识控制;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可自主收缩控制排便。黏膜层富含感觉神经末梢,能感知粪便性状。肛垫组织内的血管丛在压力异常时可形成痔疮。日常排便时,直肠壁压力感受器将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协调括约肌松弛完成排泄过程。若长期便秘或腹泻,易引发肛裂、肛瘘等病变。
建议保持肛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日常饮食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500ml,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出现便血、持续疼痛或肿物脱出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普外科就诊。进行肛门指诊或肠镜检查可明确直肠肛管疾病,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