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抑菌剂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该药在特定情况下具有重要治疗价值,但因其潜在不良反应需谨慎使用。
1、药物类别
氯霉素属于酰胺醇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抑菌作用。其化学结构中的硝基苯基团使其能够穿透细菌细胞膜,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延长。这种作用机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部分厌氧菌均有效。
2、适应症范围
该药适用于伤寒、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以及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对于立克次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眼内炎、中耳炎等局部感染,氯霉素滴眼液或滴耳液可作为局部用药选择。
3、作用特点
氯霉素具有脂溶性强的特性,可良好穿透血脑屏障和血眼屏障,在脑脊液和房水中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这一特性使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不能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情况下。
4、不良反应
该药可能引发剂量相关性骨髓抑制,表现为网织红细胞减少、贫血等。更严重但罕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不可逆性,发生率约1/40000。新生儿使用可能发生灰婴综合征,表现为呕吐、呼吸困难等,与肝脏代谢酶系统不完善相关。
5、使用限制
由于潜在毒性,氯霉素已被列为二线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禁止用于妊娠晚期、哺乳期妇女及新生儿。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治疗周期一般不超过2周,避免重复疗程。
该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发热、咽痛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目前临床已开发出毒性较低的衍生物,如甲砜霉素,在部分适应症中可替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