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供应中断,引发脑组织损伤。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可造成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占多数,主要由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或心脏等部位栓子随血流阻塞脑血管引起。出血性脑卒中多与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或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因素相关。常见症状包括突发单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含糊、视力模糊以及剧烈头痛等。高危因素涉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及家族遗传史等。早期识别可通过“FAST”原则判断:面部不对称(Face)、手臂无力(Arm)、语言障碍(Speech),及时就医(Time)。
预防脑卒中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规律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和降脂药。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筛查颈动脉超声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若出现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错过4.5小时静脉溶栓或24小时内取栓治疗的黄金时间。所有治疗需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调整药物或延误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