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管道,通常由肛门腺感染、肛周脓肿破溃或外伤等因素导致。其管道内壁多为炎性肉芽组织,难以自愈,属于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
肛瘘的形成多与肛腺感染有关。当肛门腺体发生细菌感染时,可能引发肛周脓肿,脓肿破溃后脓液引流不畅,残留空腔逐渐被肉芽组织填充,形成慢性炎性管道。典型症状包括肛周皮肤反复流出脓血性分泌物、局部瘙痒、排便时疼痛,部分患者可触及皮下条索状硬结。临床常通过肛门指诊、探针检查或MRI等影像学手段确诊。根据瘘管走向可分为低位肛瘘和高位复杂肛瘘,前者仅累及肛门括约肌浅层,后者则穿过深部肌群。
治疗需根据瘘管类型选择方案。对于单纯性肛瘘,肛瘘切开术能直接开放瘘管促进愈合;复杂性肛瘘则多采用挂线疗法逐步切开。术后需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建议患者日常避免久坐,减少辛辣食物摄入,出现肛周红肿疼痛时应及时到肛肠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