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睡觉时为何会抽搐?

王成阳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睡觉时出现抽搐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是缺钙、癫痫等疾病因素导致,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一、原因

1.生理性原因

睡眠过程中肌肉短暂不自主收缩称为睡眠肌阵挛,通常与白天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睡眠时大脑皮层与脊髓运动神经元短暂性放电异常有关。此类抽搐多发生在入睡初期或浅睡阶段,持续时间短且无规律。

2.缺钙

钙离子参与神经肌肉信号传导,长期钙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夜间腿部或全身肌肉痉挛,常伴随手脚麻木、骨质疏松等症状。

3.癫痫

部分癫痫发作类型如局灶性运动性发作,可能在睡眠中出现肢体节律性抽搐,发作时可能伴随意识障碍或口吐白沫,需通过脑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二、治疗方法

1.生理性调整

睡前可通过热敷、按摩缓解肌肉紧张,保持规律作息并减少咖啡因摄入,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

2.补钙治疗

确诊低钙血症者可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同时增加奶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

3.抗癫痫治疗

明确癫痫诊断后需长期规律服用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缓释片、卡马西平片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

三、注意事项

1.偶尔发生的轻微抽搐若无其他不适,通常无需过度担忧,但若频繁发作或伴随意识丧失、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2.补钙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避免过量补钙引发高钙血症或肾结石。

3.癫痫患者需随身携带疾病信息卡,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驾驶、高空作业等高风险活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