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疾病一般包括炎症性、感染性、肿瘤性、功能性和结构异常性等类型,常见的疾病涉及食管、胃、肠道、肝胆及胰腺等器官。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一、炎症性疾病
1.胃炎
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或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上腹痛、恶心等症状。
2.肠炎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常见腹泻、血便等。
3.肝炎
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出现黄疸、乏力等表现。
二、感染性疾病
1.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腹痛及脓血便。
2.病毒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导致呕吐、水样腹泻。
3.寄生虫病
如阿米巴痢疾,通过污染食物传播,引发果酱样大便。
三、肿瘤性疾病
1.胃癌
早期症状隐匿,可能出现消化不良、体重下降。
2.结直肠癌
与遗传、息肉恶变相关,常见便血、排便习惯改变。
3.肝癌
多继发于肝硬化,表现为肝区疼痛、腹水等。
四、功能性疾病
1.肠易激综合征
与肠道敏感性增高有关,腹痛伴腹泻或便秘。
2.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饱胀、嗳气,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五、结构异常性疾病
1.食管裂孔疝
胃部部分突入胸腔,引发反酸、胸骨后灼痛。
2.肠梗阻
粘连或肿瘤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出现腹胀、停止排气。
注意事项: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腌制及高脂食物摄入。若长期存在腹痛、排便异常或呕血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胃肠镜等检查,避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