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的选择需根据孕周、健康状况、孕囊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方式。药物流产适用于孕49天内且无禁忌症的情况,而人工流产适用于孕10周内或药物流产失败者。
一、适用条件
1.孕周差异
药物流产适用于怀孕49天内的早期妊娠,孕囊直径需在特定范围内。人工流产适用于怀孕10周内的妊娠,孕周较大时需根据孕囊情况选择钳刮术或引产。
2.健康状况
药物流产需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哮喘、青光眼等禁忌症。人工流产需评估凝血功能、感染风险及子宫状态,存在生殖道畸形者可能需宫腔镜辅助。
3.孕囊位置
宫角妊娠或子宫瘢痕处妊娠需优先选择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可能导致不全流产风险增加。
二、操作特点
1.药物流产
通过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需3天用药周期,完全流产率约90%,失败者需清宫。可能伴随阴道出血,腹痛程度因人而异。
2.人工流产
负压吸引术操作时间约10分钟,术后出血通常1周内停止。可视无痛人流通过超声引导减少组织残留,术后感染风险约2%-5%,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三、注意事项
1.术前必须完善超声检查确认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及葡萄胎等异常妊娠。
2.流产后需观察2小时血压及出血情况,药物流产后7-10天需复查超声确认胚胎排出。
3.两种方式均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半年内应严格避孕。有生育需求者建议术后3-6个月再备孕。
选择流产方式时应充分告知医生既往孕产史、手术史及过敏史,术后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及时返院。流产后建议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