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通常与生理性胃部发育未完善有关,但也可能因喂养不当或疾病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体位护理等方法改善,必要时需就医处理。
一、处理方法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奶时让新生儿保持头高脚低姿势,身体呈30-45度倾斜,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应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需确保奶嘴充满奶液,减少空气吸入。
2.控制喂养量
按需喂养但避免过度,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轻拍背部,待打出嗝后再让婴儿侧卧休息。
3.体位护理
喂奶后维持直立位20-30分钟,可使用防吐奶斜坡垫,睡觉时保持右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二、需就医的情况
1.频繁喷射状呕吐
每日吐奶超过5次或呈喷射状,伴随哭闹不安、拒食等情况,需排查幽门肥厚性狭窄、胃食管反流病等器质性疾病。
2.异常呕吐物
呕吐物含黄绿色胆汁、血性物质或咖啡渣样物质,提示可能存在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急症。
3.伴随其他症状
出现发热、腹泻、体重增长停滞、囟门凹陷等脱水或感染征象,需及时就诊进行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
三、注意事项
1.记录吐奶频率和性状,区分溢奶(嘴角缓慢流出)与呕吐(有力道喷出)。
2.配方奶喂养者需检查奶嘴孔大小,孔径过大易导致呛奶,过小会增加吮吸空气。
3.母亲饮食需避免高脂肪、易产气食物,哺乳期间减少豆类、奶制品等可能引发婴儿肠胃不适的摄入。
若经上述处理吐奶无改善或加重,建议至儿科专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止吐药物。喂养过程中需保持环境安静,喂奶后半小时内避免换尿布、洗澡等体位剧烈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