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疼痛可能是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子宫位置异常、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通常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一、原因
1.前列腺素分泌增加
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引起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导致缺血缺氧性疼痛。
2.子宫位置异常
如子宫过度后倾可能影响经血排出,刺激子宫收缩引发疼痛。
3.精神紧张
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加剧痛觉敏感度。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随月经周期变化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盆腔疼痛。
5.子宫肌瘤
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期下腹坠胀疼痛。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经期使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生冷饮食。
2.药物治疗
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
3.中药调理
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者可服用元胡止痛片,寒凝血瘀者使用艾附暖宫丸,需经中医师指导。
4.手术治疗
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可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子宫腺肌病患者可考虑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5.心理调节
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三、注意事项
1.若疼痛程度进行性加重或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需及时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
2.非甾体抗炎药连续服用不宜超过5天,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3.继发性痛经患者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日常保持外阴清洁,经期避免盆浴及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