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瘘通常是由于产伤、手术损伤、感染或肿瘤等因素引起的异常通道,可能与膀胱、直肠等邻近器官相通,一般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手术修补及病因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
一、原因
1.产伤或手术损伤
分娩时长时间压迫产道或产科手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阴道壁损伤形成瘘管。此外,子宫切除术等妇科手术也可能因操作不慎引发瘘管。
2.感染或炎症
严重阴道炎、盆腔炎等慢性炎症未及时控制,可能侵蚀周围组织形成瘘道。结核性感染也可能破坏组织导致瘘管。
3.肿瘤或放疗
晚期宫颈癌、阴道癌等可能侵犯周围器官形成异常通道。盆腔放疗后组织坏死也可能诱发瘘管。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急性期需预防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营养状态差者需补充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
2.手术修补
明确瘘管位置后,可选择经阴道或腹腔镜瘘管修补术,术后留置导尿管或肠造瘘以减少局部压力。
3.病因治疗
肿瘤引起的瘘管需切除病灶并联合放疗化疗;结核性瘘管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
三、注意事项
1.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并更换棉质内裤,避免继发感染。
2.术后3个月内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定期复查瘘口愈合情况。
3.出现阴道排气、排便或持续漏尿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妇科或泌尿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