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一旦形成真性近视则无法恢复,但可通过光学矫正、药物治疗、手术矫正等方法改善视力,日常科学用眼习惯也有助于延缓进展。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年龄、度数及眼部条件综合评估。
一、治疗方法
1.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是最常用的矫正方式,安全便捷。角膜接触镜适合特殊职业需求,但需注意清洁护理。8岁以上儿童可验配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暂时改变角膜曲率,白天获得清晰裸眼视力。
2.药物治疗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能出现畏光、视近模糊等副作用。目前推荐浓度为0.01%-0.05%,需定期监测眼压和调节功能。
3.手术矫正
年满18岁且度数稳定者,可选择全飞秒激光手术切削角膜基质层,或ICL晶体植入术将人工晶体置入眼内。高度近视患者优先考虑后巩膜加固术,控制眼轴增长。
二、注意事项
1.青少年每3-6个月进行散瞳验光,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监测眼轴变化速度。
2.持续用眼40分钟应休息10分钟,保持33cm阅读距离,避免在移动交通工具或昏暗环境下用眼。
3.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自然光暴露,紫外线照射可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增长。
4.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和DHA,如胡萝卜、蓝莓、深海鱼类等,避免高糖饮食影响巩膜胶原代谢。
需特别注意病理性近视患者,若出现飞蚊症增多、闪光感或视野缺损,应立即就诊排查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