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发热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补液治疗等方法缓解症状,但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一、治疗方法
1.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或使用退热贴辅助降温。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或冰水降温,以免引起寒战。
2.对症药物治疗
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退热药,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若伴有鼻塞、流涕,可配合生理性海盐水喷鼻清洁鼻腔。
3.补液治疗
发热期间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
4.抗感染治疗
确诊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病毒性感冒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5.就医指征
若发热持续3天未缓解,体温超过39℃且退热药无效,出现抽搐、呼吸急促、嗜睡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儿科急诊。
二、注意事项
1.避免自行联用多种复方感冒药,防止药物成分过量导致肝肾损伤,2岁以下幼儿慎用复方制剂。
2.发热期间不宜过度捂热,建议穿着透气棉质衣物,保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50%-60%。
3.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及排尿量,记录体温变化曲线,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