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房刺痛可能与乳汁淤积、乳腺管痉挛、乳腺炎、乳腺脓肿等原因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一、原因
1.乳汁淤积
哺乳间隔过长或乳汁排出不畅,导致乳汁在乳腺内积聚形成硬块,刺激周围组织引发胀痛或刺痛。
2.乳腺管痉挛
哺乳后乳头受冷空气刺激或婴儿含乳姿势不当,可能引起乳腺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出现阵发性针刺样疼痛。
3.乳腺炎
细菌通过乳头破损处入侵引发感染,导致乳房红肿、灼热、压痛,部分患者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4.乳腺脓肿
乳腺炎未及时控制可能进展为局部化脓,形成波动性肿块,疼痛呈搏动性加剧,可能伴随乳头溢脓。
二、治疗方法
1.乳汁淤积
建议按需哺乳并调整婴儿含乳姿势,哺乳后可用冷敷缓解肿胀,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
2.乳腺管痉挛
哺乳后立即热敷乳头,穿着保暖内衣避免冷刺激,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3.乳腺炎
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哺乳期安全抗生素,局部外敷金黄散软膏辅助消炎。
4.乳腺脓肿
需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术后继续哺乳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配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
三、注意事项
1.每次哺乳后需排空残余乳汁,夜间哺乳间隔不宜超过4小时。
2.哺乳时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避免仅吸吮乳头导致损伤。
3.出现乳房皮肤发红、体温升高等症状时,应在24小时内就诊。
4.治疗期间继续母乳喂养,若使用抗生素需遵医嘱评估药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