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患者通常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补液治疗、适当休息等方式进行调理,若病情严重还需及时就医。日常需注意避免刺激性饮食,并遵医嘱用药。
一、治疗方法
1.饮食调整
发病期间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等,减少胃肠道负担。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及生冷食物,防止加重腹泻、腹痛等症状。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腹泻严重时可服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3.补液治疗
频繁呕吐或腹泻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4.充分休息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或剧烈运动,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促进胃肠黏膜修复。
二、注意事项
1.患病期间忌食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避免加重胃肠黏膜损伤。
2.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疗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以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3.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意识模糊等危急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日常需注意餐具消毒,养成饭前洗手习惯。症状缓解后2-3周内仍应保持低脂、低纤维饮食,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