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感染部位、患者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部分浅表感染可能较轻,但深部或播散性感染可能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治疗。
一、感染类型与严重程度
1.浅表霉菌感染
常见于皮肤、指甲等部位,如足癣、体癣等,通常不严重但易复发,可能引起瘙痒、脱屑等症状,一般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软膏等可改善。
2.黏膜感染
如口腔念珠菌病或阴道炎,表现为白膜、灼痛等症状,多数患者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片、克霉唑栓剂等药物后可缓解,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进展为系统性感染。
3.深部组织感染
包括侵袭性肺曲霉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等,可能出现发热、咳血、头痛等症状,需使用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等强效抗真菌药物治疗,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器官衰竭。
二、高危人群风险
1.免疫抑制患者
如艾滋病、长期使用激素者,感染易扩散至血液或内脏,死亡率显著升高,需住院进行静脉抗真菌治疗。
2.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易继发严重真菌感染,需在控糖基础上联合抗真菌治疗。
三、注意事项
1.避免自行停药
浅表感染症状消退后仍需按疗程用药,防止耐药性产生。
2.接触防护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物品。
3.定期复查
深部感染患者需通过影像学、微生物培养等评估治疗效果。
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或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到感染科或呼吸科就诊,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