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烂了通常指肠道组织发生溃疡、坏死或严重炎症性病变,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缺血性疾病、感染性肠炎以及肠坏死等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治疗。
一、可能疾病
1.溃疡性结肠炎
属于炎症性肠病,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表现为黏膜连续性溃疡,常伴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龙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2.克罗恩病
可侵犯全消化道,以透壁性炎症为特征,可能出现腹痛、腹泻、肠梗阻。治疗需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注射液、甲氨蝶呤片等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剂。
3.肠道缺血性疾病
多见于动脉硬化患者,因肠系膜血管栓塞导致肠壁缺血坏死,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需通过血管介入手术或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恢复血流。
4.感染性肠炎
细菌(如沙门氏菌)或病毒侵袭肠道黏膜,引发糜烂出血,伴随发热、水样便。需根据病原体选择头孢克肟分散片、诺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
5.肠坏死
常见于绞窄性肠梗阻或肠系膜动脉栓塞,肠道组织完全失去血供,需紧急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感染。
二、注意事项
1.出现持续腹痛、血便或发热症状时,应立即就诊急诊科,避免延误手术时机。
2.确诊后需严格遵循饮食指导,炎症性肠病患者应限制高纤维、乳制品摄入。
3.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生物制剂治疗前应筛查结核等潜伏感染。
4.术后患者应注意造口护理,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预防肠粘连发生。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