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发病时可能出现腹痛、黄疸、发热、恶心呕吐以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具体表现因人而异,需结合检查明确诊断。
一、常见症状
1.腹痛
疼痛多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持续性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侧肩背部放射。结石嵌顿或合并感染时疼痛加重。
2.黄疸
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表现为皮肤、巩膜黄疸,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
3.发热
合并胆管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4.恶心呕吐
因胆汁淤积刺激胃肠道或胆道压力增高,可能引发反射性恶心、呕吐。
5.皮肤瘙痒
胆汁酸盐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可能引起全身皮肤瘙痒,尤其在夜间加重。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合并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疼痛明显者可短期用山莨菪碱解痉止痛。
2.内镜治疗
通过ERCP技术取出胆总管结石,或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
3.手术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广泛或反复发作者,需行肝部分切除术或胆管切开取石术。
三、注意事项
1.发病期间需禁食油腻食物,避免加重胆道负担,恢复期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
2.若出现剧烈腹痛、持续高热或黄疸进行性加重,应立即就医,警惕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并发症。
3.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或CT,监测结石复发及肝功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