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粘连可能与宫腔手术损伤、感染、子宫内膜结核等原因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治疗,日常需注意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
一、原因
1.宫腔手术损伤
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手术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创面粘连,表现为月经量减少或闭经。
2.感染
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反复发作可引起炎性渗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粘连,常伴有下腹疼痛、异常分泌物。
3.子宫内膜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侵袭子宫内膜会导致组织坏死及瘢痕形成,可能伴随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二、治疗方法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者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炎症。
2.宫腔镜手术
通过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恢复宫腔形态,术后需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球囊支架预防再粘连。
3.激素治疗
术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等雌激素药物促进内膜修复。
三、注意事项
1.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每日清洁外阴,观察有无异常出血或发热。
2.结核性粘连患者需规范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
3.建议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评估恢复情况,备孕者需经医生评估确认宫腔环境后再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