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性细胞数偏低是怎么回事?

杨凌志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中性粒细胞数偏低可能与感染、药物因素、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以下是常见原因及相关处理措施:

一、原因

1.感染

病毒性感染如流感、肝炎等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细菌感染如伤寒也可能引起该现象。

2.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抗生素(如氯霉素)以及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可能抑制骨髓造血或直接破坏中性粒细胞。

3.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

4.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会产生自身抗体,攻击中性粒细胞导致其数量下降。

二、治疗方法

1.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者可使用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者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2.药物调整

及时停用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必要时遵医嘱更换替代药物。

3.血液疾病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应用环孢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免疫抑制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需根据分型选择去甲基化药物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4.免疫调节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使用泼尼松、甲氨蝶呤等药物控制病情活动。

三、注意事项

1.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应及时复查血常规,完善骨髓穿刺、自身抗体谱等检查明确病因。

2.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擅自服用可能影响血细胞的药物。

3.中性粒细胞计数小于0.5×10⁹/L时需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避免感染风险。

4.长期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应每周监测血常规,出现发热等感染征象立即就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