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肌大可能与咀嚼习惯异常、牙齿咬合问题、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通常可以通过调整习惯、矫正牙齿、注射治疗等方法改善。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咬肌,必要时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一、原因
1.咀嚼习惯异常
长期频繁咀嚼硬质食物或口香糖,可能导致咬肌反复收缩而变得肥厚。此外,单侧咀嚼习惯会使一侧咬肌过度发达,造成面部不对称。
2.牙齿咬合问题
牙齿排列不整齐、咬合不正等情况可能引起咬肌代偿性增大,例如磨牙症患者夜间无意识咬牙会增加肌肉负荷。
3.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先天基因影响,咬肌肌肉纤维较发达,容易呈现下颌宽大的外观特征,这种情况可能存在家族聚集性。
二、治疗方法
1.调整咀嚼习惯
减少嚼口香糖、坚果等硬物频率,保持双侧均衡咀嚼,避免肌肉持续紧张。
2.牙齿矫正
通过正畸治疗改善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减轻咬肌代偿性肥大,必要时可配合咬合板缓解磨牙症状。
3.肉毒素注射
在医生指导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阻断神经与肌肉信号传递,使咬肌暂时性萎缩,需定期补充注射。
三、注意事项
1.若伴随关节弹响或疼痛,需排查颞下颌关节紊乱,及时进行理疗或药物治疗。
2.注射肉毒素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避免操作不当引起面部僵硬、吞咽困难等并发症。
3.遗传性咬肌肥大者虽无法完全预防,但可通过控制咀嚼强度降低进一步增大风险。日常建议减少牛肉干、鱿鱼丝等需大力咀嚼的食物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