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出现发热是否正常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短期低热可能是术后正常反应,但持续高热或伴随其他症状需警惕并发症。
一、可能原因
1.手术创伤反应
术后24~48小时低热常见于组织损伤、吸收热,体温通常不超过38.5℃,与机体释放炎性介质有关。
2.感染性发热
术后3天以上体温超过38.5℃需考虑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如切口红肿渗液、咳嗽咳痰、排尿灼痛等症状。
3.药物或输血反应
麻醉药物、抗生素等可能引发药物热,输血后可能出现溶血性或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二、应对措施
1.物理降温
体温小于38.5℃可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保持环境温度22-24℃。
2.抗感染治疗
明确细菌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3.对症处理
高热不退可短期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避免空腹服药。
三、注意事项
1.术后3天内每4小时测量体温,记录热型及伴随症状。
2.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咳嗽患者需加强拍背排痰,导尿管留置者注意会阴护理。
3.出现寒战、意识改变、切口脓性分泌物或体温持续>39℃超过24小时,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术后发热超过72小时或体温波动异常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等检查,排除深部组织感染、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