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性结构可能是生理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应注意定期复查,避免延误病情。
一、原因
1.生理性囊肿
卵巢在月经周期中可能形成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通常体积较小且无不适症状,多数在2~3个月经周期后自行消退。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内生长可形成巧克力囊肿,患者常伴有痛经、同房痛或月经异常等症状。
3.多囊卵巢综合征
激素水平异常导致卵巢内多个未成熟卵泡堆积,表现为月经稀发、多毛或痤疮等,超声检查可见卵巢体积增大伴囊性结构。
二、治疗方法
1.观察随访
生理性囊肿若无症状可暂不处理,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
2.药物治疗
巧克力囊肿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抑制病灶进展;多囊卵巢综合征常用二甲双胍、螺内酯调节代谢和激素水平。
3.手术治疗
囊肿直径超过5厘米、存在恶变风险或药物控制不佳时,需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切除病灶。
三、注意事项
1.若出现下腹坠痛、异常阴道出血或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应及时就诊排除卵巢肿瘤可能。
2.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手术患者术后应遵医嘱定期随访。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以改善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