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发热反应,通常与热原物质进入血液或药物刺激有关。此外,过敏反应、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等也是较常见的类型,需根据具体症状及时处理。
一、常见输液反应类型
1.发热反应
这是输液过程中发生率最高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8℃~41℃。多因输入液体或器具中残留热原物质引起,需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液体,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缓解症状。
2.过敏反应
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重者可能发生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等紧急处理。
3.循环负荷过重
常见于输液速度过快或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处理措施包括取端坐位、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
4.静脉炎
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药物可导致静脉红肿、条索状改变。应更换穿刺部位,局部使用50%硫酸镁湿敷,配合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
二、预防及处理原则
1.严格无菌操作
配药时规范消毒瓶口,使用合格的一次性输液器具,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路。
2.控制输液速度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调整滴速,心肺疾病患者控制在20~40滴/分钟,使用输液泵精确调控。
3.密切病情观察
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变化,询问有无胸闷、心悸等不适。
出现输液反应时应保留剩余药液送检,准确记录反应发生时间、症状及处理措施。对于反复发生热原反应者,可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以明确污染源。严重过敏反应患者需留观24小时,监测迟发型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