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头晕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是贫血、耳部疾病或神经系统问题等病理性因素所致,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一般可通过调整作息、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方式处理,日常需注意观察症状变化。
一、原因
1.生理性原因
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出现短暂头晕。长时间低头学习或过度用眼也可能因颈椎疲劳、眼压升高诱发头晕。
2.贫血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部供氧不足引起头晕,常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3.耳部疾病
耳石症引发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头部位置变化时易出现头晕;前庭神经元炎可能因病毒感染影响平衡功能。
4.神经系统问题
脑部结构异常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可能导致持续性头晕,可能伴有头痛、呕吐等表现。
二、治疗方法
1.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每日8-10小时睡眠,学习时每40分钟休息5-10分钟,适当进行颈部放松运动,如米字操。
2.药物治疗
缺铁性贫血可口服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前庭神经元炎需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辅以前庭康复训练。
3.专科治疗
耳石症需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脑炎患者需住院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严重脑血管畸形可能需介入手术。
三、注意事项
1.记录头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如耳鸣、视物旋转),就诊时详细告知医生。
2.避免擅自给孩子服用止晕药物,如盐酸地芬尼多片需经医生评估后使用。
3.保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引发低血糖性头晕。
若头晕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喷射性呕吐、意识模糊等表现,应立即到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