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低蛋白水肿是怎么回事?

王成阳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低蛋白水肿通常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有关,可能由营养不良、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一般可通过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病等方法改善,需注意避免延误病情。

一、原因

1.营养不良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常见于长期节食、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2.肝脏疾病

肝硬化、肝炎等疾病影响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导致血浆蛋白减少。患者可能伴随腹水、黄疸等症状。

3.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等疾病造成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引发低蛋白血症。典型表现为水肿、泡沫尿及高脂血症。

二、治疗方法

1.营养支持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状态。

2.原发病治疗

针对肝脏疾病可使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肾脏疾病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他克莫司胶囊)并配合利尿剂(如呋塞米片)。

3.对症处理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摄盐量控制在3克以下;抬高水肿肢体促进静脉回流,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抬高位。

三、注意事项

1.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或眼睑浮肿持续24小时不消退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及尿常规。

2.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监测腹围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每日测量体重变化不应超过0.5公斤。

3.使用利尿剂期间注意补充钾离子,定期复查电解质,避免出现低钾血症导致肌无力或心律失常。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