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的引起主要与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直接接触传播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局部护理等方式改善,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
一、原因
1.病毒感染
疱疹多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HSV-1常导致口周疱疹,HSV-2多引起生殖器疱疹,而VZV感染后潜伏在神经节,免疫力低下时可能复发为带状疱疹。
2.免疫力下降
长期疲劳、压力大、患有艾滋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时,体内潜伏的病毒易被激活,导致疱疹复发。
3.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疱疹患者的皮损渗出液或唾液等体液可能被感染,如共用毛巾、亲吻等行为可传播HSV-1。
4.皮肤损伤
皮肤存在破损或黏膜屏障受损时,病毒更易侵入并引发感染。
5.激素变化
女性月经期或妊娠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诱发疱疹发作。
二、治疗方法
1.抗病毒药物
遵医嘱口服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或静脉注射更昔洛韦,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2.外用药物
局部涂抹喷昔洛韦乳膏或阿昔洛韦凝胶,促进皮损愈合,减轻疼痛和瘙痒。
3.止痛治疗
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可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药物缓解。
4.局部护理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继发细菌感染时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
三、注意事项
1.避免接触
疱疹发作期间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降低传播风险。
2.增强免疫力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
3.及时就医
若疱疹反复发作、面积扩散或伴有高热等症状,需立即就诊。
4.正确用药
抗病毒药物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停药,哺乳期患者用药前应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