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增生是指子宫内膜异常增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能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或孕激素不足有关,分为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等类型,需结合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一、疾病类型
1.单纯性增生
子宫内膜腺体结构规则,细胞无异型性,癌变风险较低。
2.复杂性增生
腺体结构拥挤且形态不规则,但无细胞异型性,存在一定癌变概率。
3.不典型增生
腺体结构异常且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属于癌前病变,需积极干预。
二、典型症状
1.异常子宫出血
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绝经后女性可能出现阴道出血。
2.贫血症状
长期出血可能导致乏力、头晕等贫血表现。
3.不孕风险
内膜异常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增加生育困难。
三、病因及高危因素
1.雌激素暴露过多
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或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
2.排卵障碍
无排卵性月经导致缺乏孕激素对抗雌激素作用。
3.代谢异常
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可能通过影响激素水平诱发内膜增生。
四、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单纯性增生常用黄体酮(如地屈孕酮)、复方口服避孕药调整周期;不典型增生需大剂量高效孕酮(如甲羟孕酮)治疗。
2.手术治疗
刮宫术可止血并获取病理标本,宫腔镜用于定位切除病灶,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或癌变高风险患者。
3.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体重(BMI小于24)、调节血糖及血脂水平,减少外源性雌激素摄入。
五、注意事项
1.规范随访
药物治疗者每3-6个月需进行诊刮或宫腔镜复查内膜情况。
2.癌变监测
不典型增生患者治疗期间应每3个月病理评估,持续异常建议子宫切除。
3.生育管理
有生育需求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促排卵或辅助生殖治疗,治疗后建议尽早妊娠。
该病存在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确诊后应在妇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或偏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