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皮下紫癜是什么病?

任诗峰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皮下紫癜是一种因血小板减少、血管异常或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下出血点或瘀斑。其病因复杂,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会导致止血功能下降,常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2.血管因素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脆性增高可引起血液外渗,如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

3.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物质增多,如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均可引发异常出血。

二、临床表现

1.典型体征

四肢对称分布的紫红色瘀点、瘀斑,按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

2.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伴内脏出血表现为黑便、血尿。

3.特殊类型

过敏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三、诊断及治疗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发现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功能检测异常,骨髓穿刺有助于鉴别血液系统疾病。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适用于免疫性紫癜;维生素C、芦丁用于改善血管通透性。

3.替代治疗

血小板输注用于急性大出血,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适用于遗传性凝血障碍。

四、注意事项

1.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防止碰撞硬物。

2.慎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3.出现呕血、意识改变等急症表现时需立即急诊处理。

4.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监测病情变化。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