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血便等,通常可通过药物、饮食调整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方案需结合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一、症状
1.腹痛
结肠炎患者常出现左下腹或下腹部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
2.腹泻
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分泌异常,表现为黏液便、脓血便,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
3.血便
溃疡性结肠炎或感染性结肠炎可能伴随鲜血便、暗红色血便,严重者可出现贫血。
4.体重下降
因长期腹泻、营养吸收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
5.发热
急性感染性结肠炎或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可能伴随低热或高热。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适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
-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用于急性期控制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环孢素软胶囊,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者。
2.饮食调理
急性期选择低纤维、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3.手术治疗
针对并发肠穿孔、大出血或癌变的患者,需行全结肠切除术等外科干预。
三、注意事项
1.确诊需完善结肠镜、大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
2.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
3.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保持规律作息。若出现剧烈腹痛或便血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