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出现发热的体温多在37.3℃-38.5℃之间,持续时间因病情阶段而异,通常为1-2周或更久。若处于急性感染期或合并机会性感染,可能出现反复发热或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治疗。
一、原因
1.急性HIV感染
病毒血症引发免疫反应,可出现低热(37.3℃-38℃),常伴随咽痛、淋巴结肿大,持续1-2周自行缓解。
2.机会性感染
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易继发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等感染,体温可达38.5℃以上,发热可持续数周且反复发作。
3.肿瘤并发症
如淋巴瘤引起的癌性发热,体温呈不规则波动,可能持续1个月以上。
二、治疗方法
1.抗病毒治疗
规范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等联合用药,抑制病毒复制并重建免疫功能。
2.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用头孢克肟颗粒,结核感染用异烟肼+利福平,真菌感染用氟康唑,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
3.支持治疗
高热时物理降温,配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患者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等营养支持。
三、注意事项
1.确诊HIV感染后应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下限。
2.体温超过38.5℃或发热超过3天,需完善降钙素原、胸部CT等检查排除严重感染。
3.治疗期间避免无保护性行为,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出现反复发热伴体重下降、夜间盗汗等症状时,建议至感染科进行HIV核酸定量检测和免疫功能评估,切勿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