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溃疡是胃黏膜深层组织发生急性损伤或糜烂的病理状态,多由胃酸、胃蛋白酶侵袭与黏膜防御机制失衡导致。其形成可能与药物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激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血等症状。
一、病因
1.药物因素
长期或大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抑制胃黏膜保护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溃疡风险。
2.幽门螺杆菌感染
该细菌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及胃酸分泌异常,是溃疡的重要诱因。
3.应激因素
严重创伤、大手术或精神压力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减少胃黏膜血流,削弱防御能力。
二、典型症状
1.上腹痛
多表现为餐后或夜间加重的烧灼样痛,位于剑突下区域。
2.消化道出血
溃疡侵蚀血管时可出现呕血、黑便,伴有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
3.恶心呕吐
胃黏膜受刺激或溃疡导致胃排空障碍,可能引发反复恶心。
三、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抑制胃酸;联合铝碳酸镁、硫糖铝等保护黏膜;若存在感染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
2.内镜治疗
活动性出血时可通过内镜止血,如钛夹封闭或电凝术。
3.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辛辣饮食、戒烟戒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进食。
四、注意事项
1.若出现呕血、剧烈腹痛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就医排除穿孔或癌变风险。
2.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溃疡愈合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确认根除效果。
3.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联用胃保护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