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中风后可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康复训练、心理支持以及药物干预等方法促进康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康复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
一、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
在康复初期,治疗师会通过被动关节活动维持肌肉和关节功能,防止挛缩。随着肌力恢复,逐步开展床上翻身、坐位平衡等主动训练,后期可借助平衡垫、步行架进行步态矫正,改善肢体协调性。
2.作业治疗
针对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能力,采用适应性训练和代偿策略。治疗师会设计模拟厨房、卫生间等场景,指导患者使用防抖餐具、穿脱辅助工具。对于手功能受损者,可配置腕部支具或功能性电刺激设备。
3.语言康复训练
存在构音障碍时,通过唇舌操、呼吸控制练习改善发音清晰度。对于失语症患者,采用图片交流板、语言治疗软件进行命名训练和语句重组,同时指导家属使用简短的疑问句促进交流。
4.心理支持
约40%中风患者会出现卒中后抑郁,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调整负面情绪。建立患者互助小组,开展音乐治疗、园艺疗法等团体活动,家庭成员应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者参与简单的家庭决策。
5.药物干预
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可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促进神经修复,盐酸多奈哌齐改善认知功能。针对肌张力增高,可局部注射肉毒毒素,配合巴氯芬片缓解肌肉痉挛。
二、注意事项及就医指导
康复训练需每日坚持30-60分钟,训练强度以次日无疲劳感为度。建议每3个月复查头颅MRI评估脑组织恢复情况,定期进行Fugl-Meyer评分等专业功能评定。注意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4.4-7.0mmol/L。康复过程中出现呛咳加重或发热症状,应及时排查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