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出现吐血的症状,主要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有关,此外还可能涉及凝血功能异常、胃黏膜病变等因素。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处理。
一、原因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扩张变薄,当进食粗糙食物、剧烈咳嗽或腹压骤增时,血管容易破裂引发大出血。这是肝硬化患者呕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70%。
2.凝血功能异常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导致凝血机制受损,轻微损伤即可引发出血。
3.门脉高压性胃病
门静脉高压造成胃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形成类似蛇皮样的病理改变,在胃酸刺激或药物损伤下易发生渗血或溃疡出血。
二、治疗方法
1.内镜下止血
急诊胃镜下可通过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或组织胶封闭破裂血管,是控制急性出血的首选方式。
2.药物治疗
静脉使用生长抑素(如奥曲肽)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脉压力;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必要时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冰冻血浆改善凝血功能。
3.介入手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通过建立人工分流道降低门脉压力,适用于反复出血或药物控制无效者。
三、注意事项
1.急性期绝对卧床,禁食禁水,避免误吸血液导致窒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恢复期选择软质、少渣饮食,避免坚果、油炸等粗糙食物,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1.2g/kg以内。
3.严格戒酒,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及胃镜检查,肝硬化患者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胃镜评估。
4.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保持情绪稳定,出现黑便或呕血前兆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