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四定通常包括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是规范测量血压的重要原则,需注意避免干扰因素以确保结果准确。
一、定时间
1.定时测量
建议每天选择固定的时间点进行测量,例如晨起后或晚饭前。人体血压存在昼夜节律性波动,固定时间可减少生物钟变化对结果的影响,便于长期监测和对比。
2.测量前准备
测量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用咖啡或浓茶,保持情绪平稳,静坐休息5~10分钟,避免因外界刺激导致血压短暂升高。
二、定体位
1.固定姿势
测量时需采取同一姿势,通常选择坐位,背部挺直靠椅背,双脚平放地面。卧位测量时需保持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避免因体位不同导致血压数值差异。
3.手臂位置
手臂自然放松,袖带中心与心脏保持同一高度,手掌向上平放于桌面,避免悬空或下垂影响血流。
三、定部位
1.同一侧手臂
长期监测应选择同一侧手臂(通常为非优势手臂),因左右臂血压可能存在5~10mmHg差异,频繁更换部位会影响数据可比性。
2.袖带松紧适宜
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过紧或过松均会导致测量误差,尤其肥胖或消瘦者需选用合适尺寸的袖带。
四、定血压计
1.设备一致性
居家监测建议固定使用同一台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不同设备可能存在校准差异。首次使用或每年需用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校准验证。
2.测量方式
若使用上臂式血压计,需确保袖带包裹80%以上上臂周径;腕式血压计需严格按说明书操作,避免因佩戴角度偏差导致数值不准确。
注意事项:测量时避免交谈或移动,记录每次测量结果及异常症状;若连续3天血压高于135/85mmHg或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