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如何减少夜间多梦现象?

黄国明 心身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夜间多梦现象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心理调节及药物干预等方法改善,但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若症状持续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病因。

一、调整作息习惯

1.规律作息

固定每天入睡和起床时间,帮助建立稳定的生物钟,减少睡眠周期紊乱引起的多梦现象。建议晚间10-11点入睡,睡眠时长保持7-9小时。

2.限制日间睡眠

避免白天长时间午睡,单次午睡不超过30分钟,防止夜间睡眠深度不足导致多梦。

3.睡前放松

睡前1小时进行冥想、深呼吸或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缓解精神紧张引发的梦境增多。

二、改善睡眠环境

1.光线调节

使用遮光窗帘减少外界光线干扰,保持卧室黑暗环境。必要时佩戴真丝眼罩,抑制视网膜光信号对松果体褪黑素分泌的影响。

2.温湿度控制

保持卧室温度18-22℃,湿度50%-60%,选用透气性佳的纯棉寝具,避免因体感不适导致的浅睡眠状态。

3.减少噪音干扰

使用白噪音设备或耳塞隔绝环境噪音,维持睡眠连续性。建议选择分贝低于30的安静环境。

三、心理与行为干预

1.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睡眠日记记录梦境内容,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梦境暴露疗法,降低对多梦的焦虑情绪。每周进行2-3次正念训练,改善睡眠质量。

2.情绪管理

白天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促进内啡肽分泌。但需避免睡前3小时内剧烈运动导致神经兴奋。

3.刺激控制疗法

卧床20分钟无法入睡时立即起床,进行阅读等低刺激活动,重建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

四、药物干预(需遵医嘱)

1.中成药调理

安神补脑液、乌灵胶囊等可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柏子养心丸适用于心脾两虚型多梦。

2.西药治疗

短期使用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非苯二氮䓬类药物,或曲唑酮等抗抑郁药改善睡眠结构。

3.营养补充

缺乏维生素B6、镁元素者可适量补充,但需检测后根据缺乏程度调整剂量,避免盲目进补。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睡前饮用含咖啡因饮品,减少晚间电子设备使用。若伴随日间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症状,需排查焦虑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自行用药可能加重睡眠节律紊乱。建议每季度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干预效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