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糖尿病眼底出血是怎么回事?

王安安 眼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三甲

糖尿病眼底出血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损伤、微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的,可通过药物或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日常需注意控制血糖并定期复查。

一、原因

1.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长期血糖水平过高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发生病变,血管壁逐渐增厚、闭塞,形成微血管瘤并破裂出血。

2.血管内皮损伤

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成分渗出到视网膜组织,造成黄斑水肿或片状出血。

3.新生血管形成

视网膜缺血缺氧时,会代偿性生成异常新生血管,这类血管结构脆弱且易破裂,可能引发玻璃体腔大范围出血。

二、治疗方法

1.控制血糖

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稳定血糖水平,延缓眼底病变进展。

2.改善微循环

可应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等药物,修复受损血管并减少渗血。

3.抗VEGF治疗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等药物,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4.激光光凝术

通过激光封闭渗漏的血管或消除缺血区域,减少出血风险并保护剩余视力。

5.玻璃体切割术

若发生玻璃体积血且无法自行吸收,需手术清除积血并修复视网膜脱离等问题。

三、注意事项

1.每3-6个月复查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项目,监测病情变化。

2.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不超过10mmol/L,血压低于140/90mmHg。

3.避免剧烈运动、用力咳嗽或突然弯腰等可能诱发眼底出血的动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