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通常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电解质紊乱以及药物滥用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并注意日常预防。以下为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原因
1.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等可导致心脏骤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管堵塞,或心脏电活动异常,均可能造成突发性血流中断。
2.呼吸系统疾病
重症哮喘、肺栓塞等会引发严重缺氧。大面积肺栓塞可阻塞肺动脉,导致右心衰竭和全身循环衰竭。
3.脑血管疾病
脑干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可能直接抑制呼吸、心跳中枢。颅内压急剧升高会引发脑疝,危及生命。
4.电解质紊乱
严重低钾血症(血钾小于2.5mmol/L)或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会干扰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5.药物滥用
过量使用兴奋剂会引发冠状动脉痉挛;镇静剂过量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功能。
二、治疗方法
1.紧急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4分钟内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100-120次/分钟)和人工呼吸(30:2比例),有条件时使用AED除颤。
2.药物干预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提升心肌收缩力,胺碘酮纠正室性心律失常,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梗患者。
3.介入治疗
急性心梗患者需在90分钟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肺栓塞患者可行溶栓治疗。
4.电解质纠正
低钾血症需静脉补钾,高钾血症可给予葡萄糖酸钙稳定心肌细胞膜。
5.生命支持
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脑水肿患者需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三、注意事项
1.出现胸痛持续>15分钟、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心血管高危人群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40岁以上建议每年进行心脏彩超和动态心电图检查。
3.避免连续熬夜(>48小时未睡眠)、剧烈情绪波动及过度寒冷刺激,这些因素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4.服用利尿剂患者应每月复查电解质,运动员或高温作业者需注意补充含钾、镁的电解质饮料。
5.家庭常备硝酸甘油片,但收缩压小于90mmHg时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