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是肌酐的英文缩写,是临床常用的肾功能评估指标之一,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并经肾脏排泄。其浓度变化可反映肾脏滤过功能及肌肉代谢状态,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一、肌酐的来源与代谢
1.生成途径
肌酐是磷酸肌酸和肌酸的代谢终产物,由肌肉组织持续分解产生,生成量与肌肉量、运动强度呈正相关。例如运动员或健身人群血肌酐水平常高于普通人群。
2.排泄方式
约90%的肌酐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几乎不重吸收,因此血肌酐浓度可间接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二、临床检测意义
1.肾功能评估
血肌酐升高常见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50%时,血肌酐开始显著上升。尿肌酐检测则用于计算肌酐清除率,更准确评估肾功能。
2.肌肉疾病提示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肌营养不良等疾病会导致肌酐生成异常增加,此时血肌酐升高程度与肾功能损伤程度不匹配。
三、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1.标本类型
包括血清肌酐和尿肌酐检测,采集24小时尿液需严格记录尿量。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2.参考范围
成年男性血肌酐正常值约53-106μmol/L,女性为44-97μmol/L,不同检测方法及实验室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四、异常结果处理原则
1.轻度升高
需排除脱水、剧烈运动等生理性因素,建议1-2周后复查,同时检测尿素氮、胱抑素C等肾功能组合指标。
2.显著异常
当血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时,应及时进行肾脏超声、尿蛋白定量等检查,警惕急慢性肾衰竭可能。
日常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监测肾功能。发现肌酐异常时,建议肾内科专科就诊完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