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检查通常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内镜检查等方法,具体需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以下是常见的检查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利用高频声波观察体内器官结构,常用于筛查甲状腺、乳腺等浅表器官的肿块,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
2.CT检查
通过X射线分层扫描生成三维图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适用于肺部、腹部等深部器官的评估。
3.MRI检查
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常用于脑部、脊柱及骨关节肿瘤的鉴别诊断,无辐射但检查时间较长。
二、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测
通过血液检测特定蛋白或物质,如AFP(肝癌)、CEA(结直肠癌)等辅助诊断,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单一指标升高不能确诊。
2.血常规及生化检查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如贫血、肝功能异常等,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三、病理学检查
1.穿刺活检
在超声或CT引导下用细针抽取病变组织,明确肿瘤的良恶性及分型,是确诊的“金标准”。
2.手术切除活检
对无法穿刺的深部肿瘤,通过手术获取标本进行病理分析。
四、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
胃镜、肠镜可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并取活检,适用于胃癌、肠癌筛查。
2.PET-CT检查
通过代谢显像判断肿瘤活性及转移情况,多用于分期或疗效评估。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遵医嘱禁食或停用特定药物;影像学检查可能需注射造影剂,过敏体质者需提前告知医生;病理结果需由专业医师解读,避免自行诊断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