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期即行经期,通常持续2-8天,多数女性在3-7天内结束。月经周期长短存在个体差异,若出血时间超过8天或不足2天,建议就诊妇科排查异常。
一、影响因素
1.激素水平
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周期性变化,调控子宫内膜脱落速度。激素分泌失衡可能缩短或延长经期,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易出现经期延长。
2.子宫状态
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管密度直接影响脱落速度。子宫肌瘤或腺肌症患者因宫腔结构改变,可能出现经期延长至10天以上。
3.凝血功能
血小板数量及凝血因子活性异常会导致经期异常,如血友病患者可能出现持续10天以上的阴道出血。
二、异常情况判断
1.经期过短
连续3个月周期经期≤2天,伴随月经量少于5ml,需排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宫腔粘连等情况。临床数据显示约6%生育期女性存在月经过少问题。
2.经期过长
出血超过8天且周期规律,常见于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约10%)或黄体功能不全。持续出血15天以上需立即就医,避免继发贫血。
三、日常管理建议
记录月经周期起止时间,使用卫生棉条需4-6小时更换。经期避免高强度运动,每日温水清洁外阴1-2次。若出现经血有腐臭味、每小时浸透1片卫生巾等情况,应及时到妇科门诊就诊进行超声检查和激素六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