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便秘可能与激素变化、子宫压迫、饮食结构不合理、铁剂或钙剂补充等因素有关,通常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来缓解,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原因
1.激素水平变化
孕早期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肠道平滑肌松弛,肠蠕动减慢,延长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引发便秘。
2.子宫压迫增大
随着孕周增加,子宫逐渐增大并压迫直肠,使肠道空间受限,排便阻力增加,进一步加重排便困难。
3.饮食及运动不足
部分孕妇因妊娠反应食欲下降,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不足。同时,活动量减少也会减弱肠道蠕动功能。
4.铁剂或钙剂影响
孕期补充铁剂、钙剂等可能引起肠道内水分减少,导致大便干结,尤其长期服用碳酸钙类补剂更易诱发便秘。
5.痔疮或肛裂
孕期盆腔充血可能引发痔疮或肛裂,因排便疼痛而刻意抑制便意,形成恶性循环。
二、治疗方法
1.调整生活方式
每日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芹菜等,饮水量保持在1.5~2L。进行孕妇瑜伽、散步等适度运动,每次30分钟。
2.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小麦纤维素颗粒等缓泻剂,避免使用番泻叶等刺激性泻药。
3.处理原发疾病
合并痔疮者可温水坐浴,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等外用药物,严重肛裂需就医处理。
三、注意事项
1.补剂选择
缺铁性贫血孕妇优先选择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对肠道刺激较小的铁剂,补钙建议分次服用柠檬酸钙。
2.慎用药物
禁止自行使用开塞露等直肠刺激性药物,以免诱发宫缩。若调整饮食后仍超过3天未排便,应及时就诊。
3.排便习惯
养成固定时间排便,如晨起后饮用温水刺激肠蠕动,排便时避免久蹲,可使用脚凳抬高下肢改善排便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