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本身不会传染,但部分引起呕吐的疾病可能具有传染性。通常情况下,呕吐是否具有传染性取决于其具体病因,需结合伴随症状和传播途径综合判断。
一、可能具有传染性的情况
1.病毒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引发的胃肠炎常伴有呕吐症状。这类病毒可通过接触患者呕吐物、粪便或污染物品传播,也可经气溶胶扩散传染。
2.细菌性痢疾
志贺氏菌感染导致的消化道疾病可能出现呕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可能造成感染。
3.其他传染性疾病
部分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新冠病毒感染,除典型症状外也可能引发呕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二、无传染性的常见情况
1.生理性反应
晕车、晕船、妊娠反应等前庭神经刺激引发的呕吐,属于机体保护机制,无传染风险。
2.消化系统疾病
胃食管反流、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呕吐,不会通过接触传播。
3.中毒及代谢异常
食物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引发的呕吐,属于个体病理状态,无传染性。
三、注意事项
1.接触呕吐物时应佩戴口罩和手套,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区域。
2.集体单位出现多人呕吐时,需立即隔离患者并报告疾控部门。
3.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或伴有高热、意识改变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4.婴幼儿及老年人出现呕吐时需警惕脱水风险,可少量多次补充电解质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