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感染性胃肠炎是如何引起的?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感染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或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饮食不洁、接触感染者或免疫力低下等,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原因

1.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或接触传播,感染后破坏肠道黏膜,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通过未煮熟的食物或生食进入消化道,产生毒素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腹痛、发热等。

3.寄生虫感染

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侵入肠道,影响营养吸收并损伤肠壁,可能出现黏液血便。

二、治疗方法

1.补液治疗

轻症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严重时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2.对症药物

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洛哌丁胺缓解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

3.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可用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胶囊或头孢克肟胶囊;寄生虫感染需甲硝唑片、替硝唑片或阿苯达唑片。

三、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

急性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加重肠道负担。

2.卫生管理

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餐具高温消毒,生熟食物分开处理以防交叉污染。

3.及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完善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避免自行滥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