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可能与皮肤干燥、过敏反应、感染性疾病等因素有关,也可能由慢性疾病引起。一般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但需注意避免抓挠。
一、原因
1.皮肤干燥
环境湿度低、频繁洗澡或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水分流失加快,从而引发瘙痒。
2.过敏反应
接触尘螨、花粉或进食海鲜等致敏物质后,机体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瘙痒。
3.感染性疾病
真菌感染如体癣、细菌感染如毛囊炎等病原体刺激皮肤组织,可能伴随红斑、脱屑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
1.保湿修复
使用尿素软膏、凡士林等保湿剂改善皮肤干燥,修复屏障功能。
2.抗过敏治疗
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3.抗感染治疗
真菌感染可外用酮康唑乳膏,细菌感染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类药膏。
三、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搔抓皮肤,防止继发感染或形成苔藓样变。
2.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汗液刺激和摩擦。
3.若瘙痒持续超过2周、伴随皮疹扩散或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查糖尿病、肝胆疾病等系统性疾病。